本文转自:南宁日报
南宁市衡阳西路第二幼儿园:
共享“立体阅读”智慧 共促幼小科学衔接
活动中,南宁市衡阳西路第二幼儿园园长王丽江以“解锁阅读的新路径”为题作专题讲座。
“立体阅读课程”体系课例展现了阅读与艺术、社会等领域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。 (陈思唯 摄)
在课例展示区,孩子们在《名字变形记》中畅游艺术世界;班本课程《遇见西游》经典故事的全新包装,充满童趣……6月18日,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活动在南宁市衡阳西路第二幼儿园(以下简称衡阳西二幼)举行。多所幼儿园与小学的管理者、教师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幼小科学衔接,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。
理论筑基 开启思想盛宴
活动伊始,衡阳西二幼园长王丽江以“解锁阅读的新路径”为题作专题讲座。她聚焦幼小衔接,深入阐述幼儿园如何“以阅读为媒,搭衔接之桥”,详细介绍“立体阅读课程”的开发与实践探索历程,以及培养“乐读、善言、优品”儿童的目标路径,为参与者提供了利用立体阅读助力幼小科学衔接的清晰指南。
作为一所拥有70余年办园历史的自治区级示范园、市级优秀教育集团,衡阳西二幼始终以“阳光文化”为引领,践行“顺应天性 以爱育爱”的教育理念。该园多年探索的成果《躬耕幼小衔接 实现高质融合——幼儿园立体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践》荣获2024年南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“王园长不仅从理论上剖析了阅读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,更分享了阅读选材、活动组织、家园共育等一系列实用策略,各方面都给我们带来启发。”现场学习的教师们纷纷表示。
课程赋能 创新成长路径
理论的光芒,最终要照耀实践的土壤。活动中,衡阳西二幼的师幼带来3节“立体阅读课程”体系的课例,分别为大班美术活动《名字变形记》、社会活动《有朋友真好》以及中班语言活动《小兔子请客》,展现了阅读与艺术、社会等领域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。一名小学教师代表观摩后深有感触:“这种游戏化、生活化的课程设计具有梯度性与实践性,为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综合学习打下基础,其跨学科融合的思路也为小学低年级教学提供了参考。”
“令我印象深刻的是《名字变形记》,其巧妙利用了幼儿对自己名字的熟悉感,引导幼儿对文字笔画结构展开艺术想象与延伸,激发他们对文字符号的探索欲。”“这些活动实现了孩子在幼小衔接学习兴趣上的‘软着陆’,设计巧妙!”一些观摩教师这样评价。
在班本课程分享环节,《遇见西游》(阅经典)、《团团圆圆》(阅节庆)、《去旅行》(阅生活)等主题课程,全方位呈现了衡阳西二幼教师将经典故事、节庆文化、日常生活等元素融入立体阅读课程,展现了立体阅读课程“源于幼儿、立足班级、独具特色”的魅力。
“这些课程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!”浦北县北通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吴晓霖赞叹道,“课程打破了预设框架,动态生成学习内容,教师充分整合园所与家庭资源,将数学测量、语言表达、责任教育等渗透其中,诠释了‘一班一世界’的教育智慧。”
环境育人 浸润启发智慧
教育的发生,不仅在于有形的课堂,更在于无形的环境。活动参与者走进衡阳西二幼,亲身感受幼儿园“阅读无处不在”的浸润式生态:主题墙生动讲述着班本课程的故事,阅读角吸引孩子驻足……在这里,处处体现阅读元素与班本课程的深度联结,营造出支持幼儿主动探索、沉浸式学习的优质场域。
此次活动引发了活动参与者的强烈共鸣与深度思考。小学教师不仅在对课程梯度设计、班本深度探索中获得幼小衔接教学的启示,更体会到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综合素养与积极社会性情感方面的作用。
“‘立体阅读课程’所展现的‘儿童立场、生活根基、多元融合、文化浸润’特质,为区域内幼儿园及小学提供了可借鉴、可推广的实践范式。”王丽江表示,此次活动不仅分享了优质经验,更有力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、深化幼小科学衔接协同机制。衡阳西二幼将以此为契机,持续搭建跨区域、跨学段的深度对话平台,汇聚更多育人智慧,让幼小科学衔接的桥梁更加稳固。
本报记者覃雨轩 通讯员陆保梅
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