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尔诺贝利废弃核电站的地下,竟然藏着一只神秘的“象脚”,这是什么情况?更令人生疑的是,这只“象脚”居然可能会复燃。它从何而来,又为何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如此忧心忡忡?这背后的谜团,要追溯到1986年那场震惊世界的核电站事故。
这只被形容为“象脚”的物体,尽管形状像大象的脚掌,实则与大象并无任何直接关联,反而在某种程度上,它的危险性甚至超出了大象本身。接下来,我们将回顾这起灾难,探索为何地下会形成这样一个充满辐射的存在。
1986年4月26日,那个让世界震惊的日子,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了剧烈的爆炸。爆炸瞬间摧毁了核电站的防御设施,导致大量核燃料泄漏,释放出致命的辐射。在爆炸发生后的几分钟,切尔诺贝利周围30公里范围内弥漫着放射性尘埃,空气中充斥着无法看见的危险。
展开剩余86%当天,31名值班人员当场死亡,而周围200多名工作人员也被辐射严重感染。事故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。接下来几十年内,辐射持续扩散,造成了近90,000人丧命,约27万人患上了癌症。即便是今天,切尔诺贝利依旧受到核辐射的影响,每年,科学家们都不得不进行监测和防范。
科学家们调查发现,核电站的地表上,只剩下约5%的核燃料,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燃料已经消耗完,而是它们转移到了地下,形成了一种被称为“象脚”的神秘物质。这只“象脚”由核燃料、熔融水泥以及地下岩层的混合物组成,是一团含有强烈辐射的固态物体。科学家们把它命名为“克雷姆”。
回到1986年爆炸的那一刻,反应堆发生的爆炸相当于广岛核爆威力的400倍以上。那一瞬间产生的高温超过了核反应堆的常规承受极限,导致反应堆底部被直接烧穿。烧穿后的孔隙让主要的核燃料——铀-235流入地下。而此时,地下的温度已经高得足以熔化岩石与水泥,铀-235与这些熔化的物质融合,形成了“象脚”这一致命的组合。
随着反应堆的逐渐冷却,之前熔融的岩浆开始凝固,最终形成了这一具坚硬的物质。由此,“象脚”的本质就是岩石、水泥和铀-235的混合体,成为了一个新的“铀矿”。然而,尽管它变成了固体,内部的铀-235依然处于半衰期,这意味着它依然会发出辐射。
在事故发生之后,苏联政府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泥“棺材”,将整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封闭,以防止辐射泄漏。然而,这只“象脚”却被深埋在地下,没人曾预料到它会在多年后成为新的隐患。
最近,科学家在例行检查中发现,“象脚”仍然在持续产生热量,且它的内部反应并未停止,这让科学家们感到十分担忧。通过对比30多年前的照片,他们发现“象脚”的形状已有所变化,这表明它仍然在熔融状态,虽然不像当初那样流动,但依然有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熔融状态。因为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,实际上从未完全停止反应。
那么,为什么“象脚”在30年之后仍然会复燃呢?科学家们指出,问题的根源在于核电站的“棺材”在这几年风吹日晒下出现了裂痕,导致雨水逐渐渗入核电站的核心区域。核电站使用的裂变反应过程,需要中子来轰击原子核,产生的中子会继续引发反应,形成链式反应。
这些渗透进来的雨水,由于其中含有氢的同位素氘和氚,它们的氢原子和中子质量相近,因此它们能够参与裂变反应。一旦这些水中的氢原子开始与核反应物质发生作用,链式反应可能重新启动,导致废弃的反应堆再次复燃。
因此,科学家们的当务之急是修复这些裂痕,防止雨水继续渗透,以让核燃料完成其自然衰变过程。然而,即使修复了“棺材”,已经渗入的水依然不会立刻消失,这些残留的水可能会成为新的反应源头。
当年,为了防止“象脚”向更深的地层流动,400多名工人冒着生命危险,用45天的时间修建了一个冷却装置,使得“象脚”得以停止流动。而现在,科学家们计划将当时的冷却装置改造为加热装置,以加速残留水分的蒸发,利用现有的裂缝将其排入空气。然而,这也带来了新的风险——这些蒸汽可能会携带辐射,释放到空气中,随风飘向人群。
如今,“象脚”已成为全球核灾难隐患中的一个“烫手山芋”。它的处理方法几乎没有完美方案。如果不采取措施,水中的氢元素将引发新的核反应,核电站将可能发生第二次爆炸,而这个“棺材”将会被炸碎,辐射再次进入空气,并蔓延到北欧和西欧,甚至影响整个欧洲。若这次复燃发生,受害者的数量极有可能比切尔诺贝利事故时更多。
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辐射,导致了超过30万人患上癌症,如今已有9万多人因癌症去世,剩下的27万多人仍在饱受折磨。如果再次发生爆炸,整个东欧的居民或将面临更多的伤亡,甚至会对全球人口产生长远影响。核辐射最大的问题在于它能直接改变DNA结构,最常见的结果就是癌变。癌细胞会不断无节制地分裂,并摧毁正常细胞,最终导致死亡。
2021年,科学家检测发现“象脚”所在区域的中子浓度比四年前已经上升了一倍,复燃的危机似乎越来越迫近。如今,人类不仅面临切尔诺贝利的危机,还面临福岛核电站泄漏的后续问题。2011年,日本发生了9.0级地震,引发的海啸造成了福岛核电站严重受损,并发生核泄漏。十年后的2021年,福岛核电站宣布将处理过的含核废料的废水排放入海。这些事故和危机正不断提醒我们,核能的威胁始终存在。
核能,尽管被誉为“新世纪的能源”,具有极高的产能,且原料易得,尤其是核聚变,它所需的氢原子更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元素之一。然而,核能的巨大潜力也伴随着无法忽视的危险。核能的应用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要求,稍有差池,便会酿成灾难。无论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,产生的辐射都是不可避免的。而且,现有的核能设施仍处于不可控状态,一旦发生事故,后果将是灾难性的。
更为可怕的是,核能不仅限于发电,它作为全球最具威力的武器之一,已经有超过两万颗核弹头存在。如果这些核弹头同时爆炸,地球的表面会被摧毁一层,尽管地球会自我修复,但人类将无法从这种灾难中恢复。
核能就像一把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我们享受着它所带来的巨大能源利益,但也不得不面对它所带来的风险和后果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